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新闻公告

En

当生物医学工程遇上生成式AI:我院教师解锁PBL教学“超能力”

2025-07-23

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项目式学习(PBL)设计与实施能力,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教学创新中的应用,2025年7月7日至9日,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联合西安欧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PBL研究中心,成功举办了“高校AIGC赋能PBL项目式学习实操工作坊”。学院分管教学领导许改霞在开班仪式中强调,此次培训历经多月筹备,勉励20名参训教师"沉浸式投入学习,夯实教学改革根基"。



分管教学领导许改霞开班致辞

PART 01.理论奠基:深悟PBL核心要素

工作坊首日,通过"教学困境与高光时刻"分享实现团队破冰,运用科尔布学习风格测试明确组内角色分工(组长/发言人/AI专员/工具流程专员/绘图员/提问者),制定小组公约并确立组名。参加培训的老师按照教研室方向分为了四组,开展后续的学习。


西安欧亚学院培训师武晓老师为我院教师系统梳理了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理念与设计逻辑。重点围绕“核心驱动问题的精准起草”和“项目立项五要素”的构建方法进行了深度解析。借助轮转互动、案例研讨和小组共创等形式,教师们迅速掌握了利用AI工具高效生成驱动问题的技巧,并运用“目标花园地图”、“立项五要素画布”等实用工具进行课程框架的初步搭建。在“画廊漫步”环节,教师们充分利用校内场地优势,积极交流互评,相互激发灵感,不断优化设计思路,展现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协作精神。

 

PART 02.设计深化:精研流程与评价

第二天的培训由西安欧亚学院唐王娜老师主导,重点聚焦驱动问题的精细化分解与项目实施流程的优化设计。我院教师借助西安欧亚学院的《新生体验营》教学案例,学习如何将复杂专业问题拆解为可执行、可评估的子任务链。通过“焦点讨论法”、“须知表”等工具的实战演练,教师们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细节。在结合学科特色的实操环节,各小组依托深圳大学良好的教研环境,紧密围绕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需求,高效完成了项目实施流程图与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设计。


PART 03.成果丰硕:校内展示与认证

 


学生评委


 

工作坊最后一天迎来了各小组的成果展示环节,这个环节特邀了在读本科生参与项目评分。

四个小组分别从课程目标设定、AI赋能的驱动问题设计、创新性实施路径、科学化评价体系等维度进行了详实阐述,全体参训教师、培训讲师和学生参与评分。

最佳展示组

最终,所有参训教师均顺利通过考核,获得由西安欧亚学院PBL研究中心认证的培训证书。


最佳个人奖


经过激烈的角逐,第二组获得了最佳展示奖,丁惠君、陈冕、林浩铭三位老师获得了最佳个人奖。展示环节充分彰显了我院教师对PBL教学法的深刻理解和将AIGC技术融入专业教学的创新能力。


第一组-《信号与系统》:"救命!为什么傅立叶变换如此强大?"

傅立叶变换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在医学影像中用于图像重建与滤波;在医疗监护中分析生理信号;在通信中实现信号调制与解调等等。通过傅立叶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组-《医电创新综合实践》:"设计一款服务于空巢老人的居家监护产品,兼具科技感与人文关怀"

该项目从大一持续到大三,将期间学习的硬件、软件、算法等理论知识落脚于《医电创新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应用。在开学初发布项目,为学生梳理各个课程的真实应用和课程之间的衔接,解决因理论课程与真实场景应用间的鸿沟导致的课堂互动差、抬头率低、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


第三组-《医用物理学》:"如何通过透镜成像看清大-千世界?"

结合真实应用场景学习透镜成像理论知识,解决学生对“透镜成像”的兴趣停留在应试层面的问题。


第四组-《医学成像原理》:"如何让成像系统设备公司的面试官更好地了解你的研发技术和创新能力?"

高校毕业生理论强,实践转化弱,行业痛点认知不足。通过项目式学习衔接课堂知识与企业需求,成为提升学生竞争力的关键路径。


PART 04.展望未来:深化应用,持续创新


党委书记陆敏华结课发言


本次在深圳大学成功举办的高强度、高产出工作坊,以“理论输入—工具实操—成果产出”为主线,在西安欧亚学院培训团队的深度引领和小组紧密协作下,显著提升了我院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运用PBL进行教学创新的核心能力。参训教师全程高度投入,在互动研讨中不断迭代优化方案,最终形成了多份兼具学科前沿性、技术融合性与教学实效性的优质课程案例。

此次培训是学院推动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党委书记陆敏华在结业仪式中指出:"此次培训使教师快速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本质,推动课程教学扎根真实问题解决。期待持续开展此类教学探索活动。"



班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