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专业介绍

专业代码:083100   生物医学工程  |  学硕

培养目标: 着力培养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有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和较深入的专门知识与实验技术,在理、工、医等学科交叉领域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特别是在医学超声、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检验仪器、生命信息监护、医疗电子与康复工程技术领域,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学科方向:本学科的研究方向瞄准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前沿科技,同时面向深圳市乃至全国的医疗器械产业的需求,研发核心关键技术,多数研究方向和医疗器械企业结合紧密并实现产业化,主要包括:生物医学超声、生物医学图像、临床检验仪器、医疗电子与康复工程技术、生命信息监护与支持。
 
导师队伍:专业导师队伍的规模与结构、特色与优势。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集中,基础雄厚。目前承担研究生教学的专职教师有23人,全部具有博士学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20人。每个研究方向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
 
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介:
陈思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是我国医学超声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汪天富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医学院副院长,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张会生 教授,长期从事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的研究与开发。研制的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产品累计销售额达2亿元。
叶继伦 教授, 致力于生命信息监护技术、生命支持类的方法学及应用的研究。中国医疗电子仪器标准分技术委员会成员。
 
教学资源:目前依托生物医学工程系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相继成立了生命信息监测研究所、体外诊断仪器研究所、微生态工程研究所、眼视光科技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并成功获批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大学首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和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和人才培养打造了优良的环境和基础。
 
培养特色: 深圳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地之一。本专业在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与多个香港、国外知名大学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如2012级的王毅毕业后进入香港中文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就业方向: 2013年、2014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单位均为珠三角地区医疗器械知名企业,如深圳迈瑞、理邦、新产业、金科威、蓝韵、开立、安科等公司。

专业代码:107200   生物医学工程(医)  |  学硕

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有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和较深入的专门知识与实验技术,在理、工、医等学科交叉领域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特别是在生物传感、纳米医学、生物材料和分子影像等领域,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学科方向:本学科的研究方向瞄准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前沿科技,同时面向深圳市乃至全国的生命健康和精准医疗领域的需求,着重研究前言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主要包括:生物传感、纳米医学、生物材料和分子影像。


导师队伍:专业导师队伍的规模与结构、特色与优势。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集中,基础雄厚。目前承担研究生教学的专职教师有45人,全部具有博士学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20人。每个研究方向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


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简介:
张学记 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

黄   鹏 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部副主任/医学院副院长,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负责人,深圳市孔雀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分子影像学和纳米医学领域的研究。

董海峰 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负责人,主要从事核酸生物传感器和纳米药物领域的研究。

杨华艳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就职于瑞士日内瓦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手性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

苏    磊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纳米发光探针和抗菌材料领域的研究。

林    静 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负责人,广东省青年拔尖人才,荔园优青。主要从事功能探针设计和合成及其在疾病诊疗领域的研究。

舒   桐 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化学生物凝聚组装原理,开发和构筑智能生物传感探针、器件和设备,实现疾病标志物检测等场景应用。

张一帆 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市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分子影像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其在癌症协同治疗领域的研究。

 

课程设置:开设了生物材料、生物传感器、生物医学工程导论、医学统计学等专业课。

专业代码:085409   生物医学工程  |  专硕

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含新型医疗器械)是国家十三五战略规划中的高科技重点发展领域。深圳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地之一。医疗器械产业是各领域高新技术充分交叉与融合的综合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高科技尖端水平的标志产业之一,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被视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领头羊”。在深圳大学周边,聚集了6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研发企业。在这样的产业背景和地缘优势下,深圳大学于2006年创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并成立生物医学工程系,2007年正式招收研究生,2009年与临床医学专业一起组建具有“医工结合”特色的医学院。2006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08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2015年在医学部下成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通过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打造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先后建成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2006年),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06年),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2011年),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2011年),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2年),生物医学信息处理二级学科博士点(2015年)和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7年)。近三年,承担各级科研项目近百项,研究经费合计10684余万元,经费充足;科研设备总值9011余万元,发表SCI收录论文近195篇。已在医学超声、体外诊断、医学图像分析、生命信息监护、医疗电子与康复、分子影像与纳米医学等方向建立了高水平的实验平台,具有一流的人才培养环境,并与深圳迈瑞、深圳理邦、深圳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新产业等30多家医疗器械重要企业建立了生产实习与就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本学科有一支结构合理、年轻卓越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科带头人陈思平教授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5人,97%具有博士学位,70%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学科以生物医学工程大类招收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培养厚基础、善创新,具有领军、领导潜质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特别强调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科国际交流活跃,与美国、欧洲、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一流大学、研究机构都有广泛的实质性合作,优秀硕士生被陆续派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交流学习,博士后被...

专业代码:085410   人工智能  |  专硕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电子信息、计算机、生物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前沿动态,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独立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借力深圳大学计算机学院,结合理论创新和生物医学时间,对学生进行人工智能和生物医学人工智能方向学习和实践的全面培养。双方根据彼此长处规划发展方向,在科研经费、研究数据、影像数据、人力资源等资源方面,双方实行有效共享,共同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


培养方向: 医学图像与信息处理


课程设置: 开展机器学习、工程伦理、算法设计与分析、医学数字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与应用等科目。


教学资源:目前依托生物医学工程系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相继成立了生命信息监测研究所、体外诊断仪器研究所、微生态工程研究所、眼视光科技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并成功获批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深圳大学首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和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和人才培养打造了优良的环境和基础。联合深圳其他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深圳的医疗器械公司,如迈瑞、理邦、新产业、安保科技、开立、恩普、威尔德、德立凯、蓝韵、奥斯科、科瑞康、广东凯洋等公司开展了密切的研究生联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