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About学院概况
About新闻公告
News师资队伍
Faculty科学研究
Research教学工作
Teaching学生事务
Student学院招生
Admission招聘信息
Careers2025年3月29日,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在深圳大学丽湖校区召开了“湾区引擎,医工创智——医疗科创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研讨会”。
本次会议聚焦医学人工智能、医工交叉研究、创新成果转化等热门议题,吸引了来自学术界、医院及企业的众多嘉宾,以及学院近60位教职工与校友,共同探讨医疗与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如何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现场碰撞出了精彩火花。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陆敏华教授主持。
会议开幕:陈思平教授与吴旭生主任致辞
会议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创始人陈思平教授的致辞中正式拉开帷幕。陈教授回顾了深圳大学生医工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医学与工程交叉融合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指出,这一领域的创新正在成为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
陈教授还提出,传统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必须进行创新探索。他呼吁从本科阶段开始,借助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契机,培养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同时,陈教授强调了深圳独特的大湾区地理位置优势,指出深圳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他希望能够加强校企医交叉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共同推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学科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之后,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深圳市医学工程与装备协会候任会长吴旭生主任致辞。他感谢生医工学院搭建的医工交叉合作平台,并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培养医学科技领军人才,与深圳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目标高度契合。当前政策支持医学AI与医工融合,行业亟需复合型人才。他肯定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引领作用,强调医工融合是“1+1>2”的创新模式,需以需求定义技术、技术重塑医学,并呼吁各界合作推动医工交叉人才培养。
学术观点交锋:10位业内专家、企业家的精彩汇报
之后,10位行业内专家、医院专家、企业家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汇报,现场思想碰撞,精彩纷呈。
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研究二部部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理事伍丽群部长分享了医学人工智能在卫生技术评估领域的前沿发展,并探讨了发展面临的挑战。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教学部阳世伟部长聚焦临床与创新的结合,分享了建设与深圳特区共同成长的高水平医院心得,并以院内医工交叉和科研成果典型案例强调了临床对于与工科合作的迫切需求。
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分子影像系金永东特聘教授分享了在“癌症诊疗—电刺激/电化学法的细胞研究与活体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金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癌症诊治中的技术突破,展现了电刺激和电化学方法在改善癌症诊疗中的巨大潜力。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助理院长雷崎方特聘研究员分享了医院在推动医工融合方面的实际经验,并介绍了当前的重点研究课题,向在场专家学者发出合作邀约,希望联合攻克临床痛点问题。
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信息工程系蒋宇超助理教授作了主题为“Computational Brain Disorders:AI + Data + Theory”的报告,分享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研究在脑部疾病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在认知障碍及神经精神疾病诊疗中的创新方法。
迈瑞医疗研发经理吴言先生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创新骨科生物材料的发展,展示了新型生物材料的应用和开发中的难点,并讨论了这些材料如何在未来医疗器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科教科副主任王立斌主任介绍了医院在医工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如何通过医工结合提高医疗诊断精度和治疗效果,进一步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疗电子系丁惠君副教授分享了关于言语沟通障碍康复技术的新进展,展示了如何通过创新的跨学科研究,切实推进言语康复技术在临床诊治中的实际应用。
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检验技术系孔彬助理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仿生微纳结构生物材料设计及其生物医学应用“,介绍了仿生学原理在生物医学材料设计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微纳材料领域的创新与进展。
深圳大学总医院院长助理李乾主任的报告聚焦于"培养具有领导力的‘医工交叉卓越工程师"。他强调,未来的医疗工程师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创新思维与领导力,才能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院长分享:创新成果转化驱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
会议的最后,学院院长陈昕教授作了主题为“创新成果转化驱动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报告。陈教授详细讲述了如何通过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动医工领域的技术进步,强调了在教育和科研过程中将创新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他指出,生医工学院将继续致力于培养具备领导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卓越工程师,推动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实际应用。
会议总结
此次研讨会不仅展示了医工交叉领域的创新成果,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各位嘉宾的深度交流与思想碰撞,进一步推动了医工融合的进程。学院将继续在医工创新、卓越工程师培养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为推动医疗与工程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