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新闻公告

En

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一行走访浙江大学

2024-05-03

2024年4月30日上午,原深圳大学副校长陈思平,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教授汪天富,医学部副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陈昕,党委书记陆敏华,生物医学工程实验中心副主任董磊等,走访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与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院长张宏,党委书记项品辉,副院长周泓、林辉,院长助理许迎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系主任吴丹,生物医学影像研究所所长徐晓音,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刘清君,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沈义民,党政办公室主任刘玉娥,本科教学科科长齐炜,研究生科科长黄运操,科研科科长张建新等,就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相关主题进行调研交流。

首先,张宏致欢迎词,代表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对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了参会的各位老师。张宏表示,经过学院全体教师的努力,浙大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排名从A-提升到A,深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站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期望两个学院之间加强交流,一起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学科的发展。

接着,陈思平代表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致辞。他表示,此次是第二次带领团队正式访问浙江大学,同时,介绍了深圳大学的来访人员,这次到访浙江大学,主要是把学院近期的一些工作,尤其是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工作,做一个汇报,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导,也希望未来能够深度合作。

陈昕介绍了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情况。2005年,成立生物医学工程系,2015年,成立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18年,获批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9年,获批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目前有64位专任教师,30余名专职科研人员,10名行政教师和实验教师。深圳大学发展生物医学工程,依托大湾区的地域和产业优势,因为学校周边聚集着一批优秀的医疗器械公司,包括迈瑞、华大基因、理邦、新产业、开立等优秀的医疗器械公司,同时,深圳市的“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的智能传感、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大健康也支撑着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学院的学科建设主要围绕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医疗、精准诊疗与智能传感三个方向展开。学院积极与大湾区的医疗器械公司合作,从人才、技术、转化方面多维度与企业展开合作,并于2023年11月成立了深圳大学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中心,通过转化中心,为成果转化提供机制健全、流程合规的专业化、工程化、产业化“一站式”服务,同时,希望将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体系与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联通,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输出的工程人才,不仅为医疗器械产业服务,也能加入到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参与到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中。

汪天富介绍了深圳大学以创新实验室为载体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这个体系从2011年开始,与全国兄弟院校一起合作,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面向医工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学院通过走访数十家头部医疗器械公司,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而毕业生在工程能力、规范意识、专业能力和产品意识四方面能力不足,进入企业后需要投入资源再培养。学院的课程建设,通过借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以及CDIO理念,将一款经典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分解,涉及的技术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三个创新点:

① 教材涉及的技术贴近企业实际需求;

② 实践环节增强,学习门槛低,快速建立学生的信心;

③ 参照企业标准的工程规范体系提升系统设计能力并树立规范意识。

汪天富系统性介绍了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管理方法,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径。今年联合中山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7所高校培养的40位本科生毕业生,全部进入到了企业的研发岗,充分证明了“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有效性。

周泓介绍了浙江大学生仪学院的情况。1977年,浙江大学获批中国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1979年,获批中国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981年,获批中国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1985年,获批中国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吕维雪先生作为我国第一个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学科创始人,提出“实践、交叉、创新”育人工作理念。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包括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校内实践)、第三课堂(境内社会实践)和第四课堂(境外学习实践),学院推出了一系列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创新举措,旨在打破大学围墙,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同时,以交叉创新为焦点,打造卓越人才培养品牌,以高质量出口为导向,提升就业深造水平。

林辉从科研概况、优势特色、社会服务和创新转化四个方面,介绍了浙江大学生仪学院医工信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情况。学院凝练了四个研究方向,分别是生物传感与医学信息技术、生物医学成像与分子影像、数字技术与智能医疗仪器、神经组织工程与脑机交互,专任教师51名。学院的科研特点包括:

① 聚焦国家战略攻关,支撑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② 面向临床需求研发,增强医疗器械原始创新能力;

③ 深化医疗机构深度合作,强化医工信交叉融合;

④ 校地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⑤ 校企合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在成果转化方面,设置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和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两个专门机构,建立全链条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体系,按照“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双向驱动模式,有序推动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张宏对四个报告做了总结发言,指出这四个报告清晰介绍了两所高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学科建设、成果转化,接下来希望大家能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成果转化这三个主题展开讨论。陈思平对浙大生仪学院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希望深大团队要不断向浙江大学学习,尤其是四个课堂体系以及吕维雪实验班,做得非常有特色。陈思平还强调,作为高校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前期的创新和原理概念样机的研发环节,后期的注册、生产和销售工作应该移交给企业来做,然后,再继续聚焦到下一个创新点。林辉接着指出,年轻的教师应该关注学术创新,年长的教师应该关注实际需求的创新,把创新与成果转化深度融合在一起。刘清君充分肯定了深圳大学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强调两所高校可以在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方面共同做一些工作,以深圳大学作为大湾区的依托,形成浙江大学-深圳大学联合体。

最后,张宏院长和项品辉书记等学院领导和骨干教师与我院到访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