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官网!

体外诊断

 首 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方向 > 体外诊断
学科带头人:    
 
    
      张会生教授        
 
 
人员:

 张会生、徐海华、孔湉湉、陈雯雯、李自达、柴语鹃、刘昕宇

 

 
主要研究方向:
1. 体外诊断仪器新方法与新技术
2. POCT型体外诊断仪器研发
3. 体外诊断生物标志物新方法研究
4. 深度学习理论在智能化诊断仪器中的应用
5. 柔性智能传感器件及其系统
6. 微流控器官芯片与水凝胶生物电子技术
7. 基于量子点发光材料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和临床应用
8. 微流控快速医学检验和单细胞测序技术
 

  

主要成果:

 

一、体外诊断产品产业化成果

张会生教授与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研发,在国内首家研制出MAGLUMI 2000、MAGLUMI 1000、MAGLUMI 2000plus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打破进口品牌在国内的市场垄断。该系统由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和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组成,系统的试剂和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进口同类先进产品水平。目前该系统已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0余项,产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近1万医疗机构得到应用,累计销售收入近50亿元。

二、柔性智能传感器件及其系统

皮肤贴片是一种可以直接贴在人体表面、能够检测各种人体生理信号的超薄电子器件,因其具有无痛、无创、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可穿戴式医疗设备中最具影响力的产品之一。2017年,徐海华副教授成功研制出超薄、柔性有机光电传感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 2017, 9, 18134),器件总厚度仅10微米左右。2019年,成功研制出高灵敏度皮肤贴片式应力传感器,贴敷于人体各部位,实现了人体多参数生理信号的动态检测(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 2019, 11, 37035-37042)。2019年,成功研制出基于水凝胶的柔性可拉伸、高灵敏度电容式应力传感器皮肤贴片,其检测灵敏度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成功实现了包括脉搏、心电、呼吸、眼部运动及手指弯曲等在内的多种人体生理参数的动态检测 (Nanoscale,2019, 11,1570-1578),该论文近期入选为ESI高被引论文。

 

三、微流控技术在体外组织构建以及器官芯片方面的应用

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双网络水凝胶为基础,通过基于二次交联的凝胶基微流控芯片制造新方法,能够构造具有不同复杂内部流道的水凝胶微流控芯片,进而接种细胞并构建体外模型。孔湉湉副教授最新的研究成果(Adv. Mater. 2019, 1902783)表明,在水凝胶微流控芯片内,可以借助微流控手段施加各种流体剪切及生物因子的刺激,不仅有望在时间和空间上重现体内的血管环境,同时水凝胶也为营养渗透以及分子扩散提供了高效支撑。此外,从全水相微流控体系出发,开发出一种可自由重构的嵌入式全液体(FREAL)生物打印方法,以创建3D架构的微结构。通过带有活细胞的分隔式生物墨水,3D打印的组织可以促进构建医学模型和芯片上的器官,从而促进再生医学研究,该工作发表在Adv. Mater. (2019, 1904631),并被国际权威科技媒体Science做为亮点进行报道。


四、基于多重数字PCR的分子病理研究

数字PCR是一种核酸检测和绝对定量的新方法。陈雯雯副教授提出一种多重数字PCR技术同时定量分析乳腺癌FFPE样本中ESR1、PGR、ERBB2和PUM1的表达水平,以解决现有病理诊断方法IHC、FISH等存在的耗时长、结果判读主观、室间结果一致性差、成本高等问题。新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曲线下面积(ACU)方面均显示出优异的性能,与金标准病理诊断方法具有好的一致性,是一种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新方法(Clinical Chemistry 2019, 1051-1059)。


五、基于液滴微流控的单细胞转录测序技术

人体内不同功能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即使在同一个组织内的具有相同功能的细胞,基因的表达依然具有特异性。单细胞转录测序可以揭示此特异性,为干细胞分化、肿瘤的个性化治疗等提供宝贵的信息。利用液滴微流控技术,将单个细胞包裹与带有编码和引物的微珠包裹于液滴之内,可以实现单个细胞mRNA的捕获与标记,为下游的测序建立cDNA库。然而细胞的液滴包裹受泊松分布的限制,为避免多细胞包裹的出现,研究者通常将细胞的浓度降低,从而牺牲了包裹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李自达博士与合作者们设计了螺旋形和蛇形通道,利用此通道对细胞和微珠的聚焦功能,在液滴生成之前,将细胞和微珠排列成线,并有序进入液滴生成区域,从而大大减小了多细胞和多微珠包裹的发生率,成功地提高了细胞利用率。他们详细地表征了不同细胞和微珠浓度对包裹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此平台对人类细胞和老鼠细胞的混合液进行单细胞建库和测序,从而证实了此设计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