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上午,应深圳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陈昕教授的邀请,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王云兵教授莅临深圳大学丽湖校区,作客“丽湖生工大讲坛”,作为第三十八讲嘉宾,在丽湖校区A2-517会议室作题为“重大心脏疾病治疗生物材料及器械创新研发及临床应用”的主题报告。此次讲座吸引了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等众多师生的积极参与。

在报告中,王云兵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重点展示了在微创介入技术、全降解心血管材料器械、组织修复再生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作为全球首个药物涂层全降解血管支架的领衔开发者,王教授分享了该技术从理论构想到产品落地的探索过程。在加入四川大学后,王教授聚焦药物洗脱支架临床应用难题,针对内皮化延迟、内膜重塑障碍及晚期再狭窄风险等问题,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通过融合多肽合成与基因工程等技术,成功制备定制化重组人源化 Ⅲ 胶原蛋白涂层,实现“一物多效”的作用,不仅起到抗凝血、抗炎等作用,还能诱导平滑肌细胞向收缩表型转化,有利于内皮化进程,减少再狭窄发生。
同时,在基于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奠基人张兴栋院士的“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的理论指导下,王教授联合临床专家与企业,研发出全降解心脏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及房间隔封堵器等系列产品。这些全球首创的医疗器械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完成临床应用,凭借卓越疗效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同类产品。此外,团队在国产人工瓣膜、可吸收左心耳封堵器及心衰微创介入水凝胶等领域持续深耕,通过创新材料设计与工艺优化,大幅提升了产品的血液相容性与机械性能。

最后,王教授还介绍了其团队结合人工智能与纳米技术搭建的检测平台,实现对心脏相关疾病的精准诊断。其开发的生物纳米技术 - 高通量质谱联用检测技术,一次性可以检测与原醛症继发性高血压相关的220种代谢、多肽及蛋白标志物,可实现对原醛症继发性高血压的精准诊断,为临床精准制定诊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在提问环节,王教授与医学部青年教师围绕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议题展开深入研讨。结合自身十余年企业研发经验,王教授就科研成果产业化路径、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关键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青年学者的科研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间,王教授还详细介绍了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历程和人才培养特色,并实地参观了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教研设施和科研实验室。随后,王教授与陈昕教授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就深化科研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达成了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的共识。此次交流为促进两校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陈昕教授向王云兵教授颁发“丽湖生工大讲坛”荣誉证书
~嘉宾简介~
王云兵,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Fellow,中国医学科学院结构性心脏病创新单元主任,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心血管材料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疗器械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十四五诊疗装备与生物材料重点研发专项指南规划专家和管理专家,国家生物材料领域多个战略发展咨询报告责任专家。
长期从事生物医用材料及器械的基础及应用转化研究,特别是心血管材料及器械创新研发,开发出了多个获批上市临床应用的全球首创产品(全降解心脏封堵器、全降解血管支架等)。已发表论文360多篇,获批国内、国际专利800多项。